黑客与画家
最后更新于2021.10.01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最后更新于2021.10.01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中译本出版于2011年4月,作者是美国互联网界 "创业教父" Paul Graham(保罗 * 格雷厄姆),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说起来中文翻译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,如果原著本身很经典的话,大家都还是喜欢看原著(前提是你看的懂),本书的译者是阮一峰先生,其译文和博客行文流畅自然,值得一读。
实际上《黑客与画家》中的不少文章写于2001年,如今20年过去了,里面的内容会不会早就过时了?
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,基于两点原因:第一,它写的不是技术,而是技术背后的思想。第二,它的着眼点是长远的未来。也就是说,这是一本能帮你看清未来道路的书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它完全没有过时。
我感觉一本真正的好书的特点是 “温故而知新”,这是我第二次捧起这本书了,同样的文字,在不同的时间阅读,总是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悟。下面记录一下我的重点感悟,并不严格按照章节排序。
黑客与画家一样,都是怀有一门特殊手艺,有创造天赋的普通人,编程是一种艺术创作,开发软件与画家作画并没有本质的不同,所以,码农,是现存的最大一批手工艺人。
对画家来说,临摹大师的作品迫使你仔细观察一幅画是如何完成的,而黑客也可以通过观看优秀的程序学会如何编程,不是看它们的执行结果,而是看它们的源代码。
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 “换位思考” 的能力有一个好方法,那就是看他怎样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技术问题。
源代码应该可以自己解释自己,《计算机程序的构造与解释》一书中的名句:程序写出来是给人看的,附带能在机器上运行。
如果你正在设计某种新东西,就应该尽快拿出原型,听取用户的意见。
最好的文字来自于不停的修改,好的编程语言和软件产品同样如此,没什么软件产品是完美的。因此,如果你打算又机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和实现,那你就需要保证你的工作在某个特定阶段是可持续的。
此外,技术热点不断变更,每次的技术更迭,就像流水冲刷河床一样,沉淀下来的才是有价值的东西,我们要做的最好就是那些能沉淀下来的东西,这需要去判断和选择,正在流行的东西未必值得你全情投入。
你应该尽可能选择能够长期投入又有价值的事情来做,这样有助于你的提升。
在大多数领域,看上去容易的事情,背后都需要大量的练习。练习的作用也许是训练你把刻意为之的事情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,养成类似于下意识的反应,卖油翁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”我亦无他,唯手熟尔”
如果你想要在某领域出类拔萃,就必须全身心投入。 格拉德威尔在他《异类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1万小时定律,即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,就需要在这上面花1万小时的时间。
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,你不要把犯错当成是灾难,要勇于承认,勇于改正。
金钱只是财富的一种表达方式,但财富不等于金钱,不止是房子与车子,财富和金钱从来就不是一回事,大部分人只能去创造财富,因为你毕竟不是印钞机。金钱是流动的财富,所以大部分人还得通过创造财富去挣钱,那么一辈子挣多少钱合适呢?有人写过一篇文章,大意就是一个家庭要多少钱才能正常的生活,作者从买房、买车、赡养父母、教育子女、家庭生活、休闲娱乐、养老、货币贬值、物价上涨等各个方面算了一笔帐,这个数字大概是600万。
如果没人给你报酬,你是否愿意去工作呢?我想唯一可能的就是这件事真的是比较有趣,比如Linus Torvalds当初免费写了著名的操作系统Linux,他当时可没想着用这个操作系统赚钱,但是后来...
公司不过是一群人在一起工作,共同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。大公司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准确测量每个员工的贡献。你是不是也偶尔会抱怨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?实际上,团队越大,每个人的贡献就越接近整体的平均值,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,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待在大公司里可能对他本人是一件很糟的事情,因为他的表现被其他不能干的人拖累了。
大公司上架一个新的产品要考虑的因素特别多,因为有历史包袱,而且还有声誉上的考量。这就导致你或者小团队不能完全天马星空探索新东西,因为机会成本太高。所以一定规模以上的公司总体做事一定是偏谨慎的,因为即使谨慎的小步走,凭借用户基数积累也能获得超高的收益。这对于工程师来讲就是双刃剑了,一方面只要继续走老路就能有稳定发展,另一方面对新技术新趋势敏感性变差可能不利于成长。
如果你想致富,应该怎么做?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创业,或者加入创业公司。 很多人羡慕创业公司的人获得的财富,但是正如书中说的那样,他们只不过是把你20年平稳的打工生涯压缩成4年艰苦卓绝的创业罢了,并且,任何创业公司的成长历程中,运气都是一个很大的随机因素,所以,你自己看着办吧。
当你看到下面这段中文翻译的时候,对照英文原文,你相信译者一定是在用心翻译:
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访问阮一峰的个人网站:http://www.ruanyifeng.com/home.html